压力,首先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和躯体的感受。日常我们躯体能感受到的压力都是有形的,我们也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个压力的来源、大小和逃避的方式。比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我们清楚地知道压力是周围人给的,人越多,挤压的力量也就越大。逃避的方法也很简单,下车就可以了。而面对心理压力这个话题,就没有这么简单。
在心理学中,压力指的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压力,通常表现为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偏离正常值的影响。对于军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这些都是会影响军人思想或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今我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立足于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出素质过硬、技能全面的新型军事人才。治军先治人,治人必治心,这是古今中外治军的通律。因此,培养和提高军人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官兵个人的健康成长,也更有利于部队的整体建设与跨越发展,从而达到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本目的。为此,笔者浅谈一下当前军人心理压力的成因、影响和调适途径。
一、军人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
(一)职业原因形成的心理压力
军事训练压力。军人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这个职业的性质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作战技能,这种技能最简单的获取方法就是有针对性的军事技能训练。现在的士兵文化素质都在不断地提高,大部分都具有初高中学历,有的甚至大学毕业就携笔从戎,学过计算机,会编程,会做网页,而日常枯燥、重复性的大量训练很容易使官兵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厌训心理,觉得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发挥,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了,天天队列训练意义不大,极易产生消极心理。
各类争先评比压力。部队经常开展的各类争先创优、检查评比的活动,给一部分官兵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由于部队开展的检查评比活动往往与评先创优等量化考评机制直接挂钩,而且青年官兵好胜心、表性欲强,在评比中大都不甘示弱,为达到目标超负荷地运转。从而导致其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必然使一些官兵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人际关系压力。有的官兵在生活、工作中缺乏交流沟通,不善于处理上下级之间、官兵之间、战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受到领导批评后,羞怯退缩、回避社交、离群独处,使自己处于比较紧张孤僻的生活状态中。如不及时进行化解,也容易形成心理问题。
(二)社会原因产生的心理压力
经济方面的压力。尽管近年来我军的工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军人收入与公务员相比依然存在差距,而工作量则是后者的数倍。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物价上涨,家庭环境等综合因素,高付出、低收入的职业状况造成官兵心理失衡。在调查的基层部队官兵中,相当比例已婚军人的配偶无工作或下岗,无住房或暂住在父母家的比例也较大,这严重影响到相当部分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的部队官兵的心态。
社会评价压力。当今我国社会发展迅猛,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东西文化的碰撞,价值观念的冲突,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得军人的心理活动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复杂,心理矛盾和冲突更加剧烈。在如今的和平时期,时代的主题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有一些人认为军人的作用已经不像战争年代那样强了,军人的社会地位也有所下降,这就使得军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逐渐减弱。而恰在此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滋长,也对军人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迷惘、失落、焦虑、孤独、感觉自己无法被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所接纳等等不良情绪依然困扰着我们部分官兵,影响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最后演变成一种微妙的心理压力。
业余生活压力。由于我国近些年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许多部队都渐渐贴近市区,外面世界的诱惑因素日趋增多,而部队官兵业余活动形式老套,缺乏创新,与外面世界对比鲜明,官兵容易产生浮躁情绪,牢骚心理、虚荣心理、攀比心理等也随之而产生。
复退转业压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国家机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复退转业给部队官兵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工作、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军营,对自己能否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心理压力。因此,每到部队确定复退转业名额的时候,就会有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二是对能否适应转业退伍后的地方岗位需要,应付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缺乏信心。三是对就业后可能下岗存在心理压力。
(三)家庭原因产生的心理压力
远离家乡的压力。军人不等同于老百姓,铁的纪律意味着与家属的聚少离多。当前部队官兵尤其是青年官兵正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生理、心理的活动变化急剧,加之兵员成份中独生子女、城市兵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的娇生惯养使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心理应激水平比较低,心理适应能力也相对脆弱,部分官兵特别是新入伍的同志表现出孤独恋家的状态,影响日常工作训练学习,产生心理压力。
亲人方面的压力。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基层官兵长期生活在军营里,多与自己的亲人分隔两地,不能经常照顾父母,无法尽到做儿女的责任。而自己的子女更是从出生起,就长期生活在缺少父(母)爱的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加之部队官兵长期处于程式化的管理环境中,性格上往往具有内向、木讷、严肃的特点,与子女沟通交流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必然会影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献了自己献家庭,献了青春献子孙”,便是对这类官兵家庭的真实写照。
二、心理压力的不良影响
面对身边的种种压力,我们的官兵可能会有意识地、主动地寻找一些措施来解决它,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对心理压力的处置也不完全是意识层面的。在压力大到我们的智力想不出好的应对方式的时候,压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层面。潜意识层面对压力的处置有一些悲壮的味道。这种处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心理症状来表达压力。这些症状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专业名词,如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等等。这些症状提示着,心理的压力太大了,已经达到出问题的程度了,大到该休息的程度了,或者说大到该看心理医生的程度了。而另一种处理压力的方式就是躯体化。也就是说,把心理问题转变为躯体问题。有很多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就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如高血压、胃溃疡、慢性头痛,等等。以胃溃疡为例,很多胃溃疡患者都是因为训练或生活压力很大而又得不到有效地缓解释放,他们在精神上往往表现得很坚强,但是,强大的心理压力在他们相对薄弱的胃上寻找到了突破口,胃壁上的溃疡,就是这一突破口的有力证明。
可见,各种形式的心理压力在当今部队环境中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些压力如果短时间内得不到科学的疏导与有效的调适,必然会影响到官兵的身心健康,轻则导致情绪波动影响日常训练工作,重则可能引发各种安全事故,造成恶性后果。因此,加快建立完善的心理压力测评、调适体系势在必行,从而达到更及时更全面地发现隐患、更有效更彻底地解决问题。
三、官兵心理压力的调适途径
(一)个人调适途径
增加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要有效释放心理压力,必须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提高正确地认识、分析、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重视了解一些心理卫生常识,懂得心理因素可引导起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等疾病,这对于增养心理健康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善于释放心理压力。官兵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面对心理压力,首先要正视它,不回避,不压抑。其次,要善于主动排解。当压力过大时,可转移注意力,尝试做其它事情,及时舒缓紧张情绪。运动发泄法、沟通倾诉法、音乐陶冶法、乐趣释放法、善待宽容法都是良好的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培养和保持乐观的情绪。马克思曾指出:“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苦”。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使人体生理系统调节到良好的状态,而且还能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满意和自信的心境,全身心投入训练、作战任务中。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值,消除不良的牢骚心理、恐惧心理、孤独心理、困惑心理、猜疑心理、压抑心理、挫折心理、自卑心理、虚荣心理、攀比心理等。
(二)组织调适途径
建立心理健康机构。结合部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有选择、有侧重地借鉴心理科学知识,成立心理健康机构。有心理学基础的干部可兼职心理咨询人员,设立基层心理咨询热线。还可邀请心理专家定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同时要抓好心理训练的设施建设和应用,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如:图书,讲座,相关训练课程等)帮助官兵克服压力,舒缓紧张情绪。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部队目前情况看,不少人员错把心理压力当作思想问题,把普通思想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官兵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常识。各单位可以利用黑板报、橱窗、课件、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心理保健的方法。政工干部应专门深入战士之间,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真正做到“对号入座”,这样才能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做好可能性的预测和预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要有超前意识,解决潜在的问题,做到防范于未然。对来自社会、企业、家庭、人际等方面可能导致部队官兵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进行预测。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另外,还要深入实际,切实的了解情况,从根本上把握问题,把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做好预防工作。针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心理工作者或政工干部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局限于有心理问题的人,全体部队官兵都应该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对待。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普及,使之更为规范,使其体制更为健全,为部队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部队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打下基础,从而全面提升全体官兵的素质,同时也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确保“打得赢、不变质”奠定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