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张思珍,旅美华人,美国莱思常春藤教育机构负责人之一。她与先生刘力明博士结合中美两国的教育之长来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使她们在高中毕业时都成功地被哈佛大学录取,并双双以高等荣誉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哈佛毕业。张思珍认为,家长需要发掘孩子的长处和兴趣,这是孩子成才的第一步,而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克服困难等“软能力”,则是孩子成功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一、观察孩子:发掘孩子的长处与兴趣
“我和先生将培养女儿的做法归纳成‘马式教育’,一种以服务型、引导型、辅助型为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张思珍表示,她用中美两国教育之长来培养孩子并把她们送入哈佛,这种教育方式是温和的,脚踏实地,有别于“狼爸”、“虎妈”般严厉的教育方式,而是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并引导孩子不断向前走。
在张女士看来,家长需要做的“家庭作业”是观察孩子,在朝夕相处中了解并发掘他们的长处与兴趣。
“两个女儿请同学来家里做客,我会仔细地观察孩子对待同学的不同方式,从而发现大女儿比较外向,小女儿则较为内敛。”张女士说,为此,她就鼓励大女儿多参与公众演说能力的训练,从而发掘她的领导能力、演说能力。而小女儿虽内敛,但喜欢动手,愿意自学,作为家长就支持她自学设计制作网页,以此培养她的动手能力。
二、制定规划培养“软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益
“在发现孩子的兴趣与长处之后,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明确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规划。”张女士说,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比如有些孩子挺有礼貌,有礼貌的孩子肯定容易跟人家交流,马上得到很多人认可,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张女士眼中,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克服困难等“软能力”至关重要,这是孩子成功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我很喜欢列斯·布朗的一句名言:目标瞄准月亮,即使错过了,你也总可落到星星上。”张女士说,用高标准要求孩子,让他朝着目标努力,即使没有达到目标,也能够在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提高孩子很多优秀的素质,这些素质对孩子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
三、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实践
“在培养孩子软能力的过程中,让孩子更多地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张女士说,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外活动项目如义工、社会调查等,在参加课外活动过程中享受乐趣的同时,培养提高自信心以及人际交往、克服困难等各种能力。
社会实践贵在持之以恒,不能蜻蜓点水。张女士说,如果是高中的孩子,不妨让他们参加一些有报酬的工作,因为有报酬的工作,用人单位会更关注孩子的能力和做事的责任心,让他在这些方面得到更充分地锻炼,这同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四、让孩子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问:我们常常说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在您看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大?
张思珍: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尤其是孩子初中前还比较小的时候,中小学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占的比重高达70%,这段时间父母长时间与孩子相处,足以影响孩子的各个方面。
问:中美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方面有什么不同,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张思珍:中美的家庭教育各有长短,但一般看来,中国的家长更多地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成长,而美国的家长则更多地将选择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决定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孩子主动地学习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中国父母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让孩子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问:不少家长总喜欢送孩子到各种不同的兴趣班学习,以此发现孩子的兴趣,您对此怎么看?
张思珍:希望通过送孩子到不同的兴趣班来发现孩子的兴趣,这样的父母并不称职。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如果这样还不能够发掘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只能说父母的观察不够仔细、用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成长才能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