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恋爱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宝库
你和ta,总有问题,也总有办法
 来源:天一心理咨询 | 发表日期:2015-03-23 09:03:31 | 点击数: 730 次
0
导读:    心理导读:亲密关系中两性之间的问题是没有公式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人。不过,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但还是有一些原则是共通的。  卡普曼三……

    心理导读:亲密关系中两性之间的问题是没有公式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人。不过,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但还是有一些原则是共通的。

  卡普曼三角(即“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游戏,是我们经常会在亲密关系中无意识扮演的三种角色。

  觉察到我们和我们选择的配角不停地在这三种角色中转换,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以下处理亲密关系原则。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荣格常说:

  问题不能被解决,但人可以成长而超越问题。

  对此,爱因斯坦也有类似的观点——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亲密关系中我们有时会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事实上,拯救者本身也是问题的一部分。因为这样,我们会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受害者存在,他们如果得不到帮助,就没办法突破自身所受的限制。这等于否认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性——每个人的心中都已经拥有他们所需要的所有事物。

  我们需要知道,拯救者只不过是受害者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创造拯救者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痛苦、感觉自己很重要,以及得到“正面”的感觉。拯救者的存在,恰好能与迫害者及受害者的负面特性产生互补的作用。所以,拯救者是为了应付问题才产生的,因此他永远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他会四处寻求答案,但他能仰赖的只有旧的“知识”,所以他依赖的是过去,而不是当下的决断。

  除了问自己之外,我们必须另外打开一个知识来源,才能学会正确的处理方式。面对所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都一样。问题不能够解决,是因为我们在非常有限的知识来源中寻找答案,却不懂得运用我们的想象力和直觉来突破问题的框架。只依赖旧有的知识,人们永远没办法成长——唯有吸收新知识才能成长。

  2、所有问题,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我们会发现,每次经历过问题之后,你都能学到一些重要的东西,生活也变得更丰富了。也许你变得更自信,更聪明,学会相信生命,或是发现了自己的一项天赋。如果你没有得到(其实是不懂得珍惜)这一份礼物或宝贵的经验,往往是因为这个问题让你失去的事物,是你不肯放弃的(这种现象最常见于失去了至亲的人身上)。

  在解决问题、得到礼物或经验之后,我了解到,生活中出现危机的原因,其实是因为灵魂要发放礼物或经验。每当灵魂向它的目标迈进一步,危机就会发生。至于灵魂的这一步所造成的痛苦会有多深,完全视我愿不愿意降服而定。如果问题会让我失去些什么,而我却不愿意放弃,那么我就会对抗;而对抗,就会耽搁我得到灵魂赠礼的机会。如果事情这样发展,那么我就只得受苦了。

  曾经有几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问自己的灵魂,是不是有什么礼物或经验要给我。我很快就得到了答案,并决定接受这份礼物。做了这样的决定,就能大幅缩减解决问题、得到礼物所需的时间。我相信其中的原因是,遇到问题时,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忧虑、紧张、恐惧、慌张,或是完全的恐怖来面对。恐惧的反应带来的则是挣扎、疑惑、拖延,以及抗拒问题。这样一来,我就会耽搁许多时间才能解决问题。然而,如果心中能将精神集中在即将得到的礼物上,就能产生希望和信任,它们会安抚我的恐惧,让我用有效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不受迫害者或拯救者的影响。

  3、你所看到的问题,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如果你觉得伴侣在迫害你,不管是用攻击、批评、责怪、嘲讽或其他的方式,那么请仔细地聆听伴侣对你说的话:有什么是你心里的批评家没有说过的吗?如果伴侣是拯救者,那么TA给你的忠告,有什么不是这么多年以来你没有告诉过自己而又拒绝了的吗?而如果TA扮演的是受害者的角色,那么你难道不觉得对方和你自己——即使是很久以前的、早已被遗忘的小时候的你——很像吗?

  是不是你无法接受的那一部分自己,在很久以前被你埋葬,现在却反映在TA的身上呢?

  在所有挑战中,“受害者监牢”的三个层面都会存在,他人会扮演你戏剧三角形中的配角。有时候你会扮演迫害者,用理直气壮的愤怒来攻击伴侣。有时候你会分饰拯救者和迫害者两角,试着用“野蛮的爱”把你的受害者伴侣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或者你也可能扮演拯救者,尽一切力量去鼓舞你的受害者伴侣。有时候你会变成受害者,向你的拯救者伴侣求救,但伴侣突然失去了耐心,转换成迫害者的角色。还有些时候,你扮演的受害者会一面求救,一面却又拒绝接受帮助。

  如果检视一下受害者、拯救者,和迫害者表达自己的方式,我们就会发现,三者之间可能发生的互动情形,有数不尽的排列组合。但如果我们能了解,监牢中的这三个角色都是我们内心所创造出来的,那么我们就会不再扮演受害者。因为,我们自己就是问题的原因——是我们的灵魂往前迈进了一步,所以让现状起了大变动。然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是要和灵魂合作,还是要继续玩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的游戏,而让问题继续存在。

  4、人都有能力为自己遇到的问题100%负责

  只有当我们愿意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完全负责的时候,我们才能拿回选择的力量。

  一旦立了愿,决定要完全为自己生活中的事负责,我们就能得到平静和清明的心智,做出对每个人都好的选择。

  对问题负责任的态度,可以划分成以下十个阶段:

  ①这个烂摊子是别人的责任,应该来收拾残局的是他们。

  ②这个烂摊子是别人的责任,他们是坏人,我只是个无辜的受害者。

  ③这个烂摊子是别人的责任,现在,虽然受害的是我,我却必须要收拾残局。

  ④这个烂摊子是我造成的,可是我实在没办法控制自己。

  ⑤这个烂摊子是我造成的,可是我可以超脱这种情形。

  ⑥这真是个烂摊子。我该怎么处理呢?

  ⑦烂摊子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我要学会怎么处理。

  ⑧这个烂摊子不是任何人的错。我有能力处理它,并在过程中让自己成长。

  ⑨这个烂摊子是我引来的。现在我可以做出对自己较好的选择。

  ⑩其实,是我创造了这个烂摊子。

  对,这个烂摊子是我们的一部分。

  于是我们得到平静了,真的!

  在我们因了解而成长后,“责任”这个词的含义也从罪恶和羞耻变成回应和自由。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我高中时的老师韦纳先生要求我们质疑有关时事、政治、历史,以及学校的、一直被我们视为事实的所有事物。他坚持的理念是,要得到真正的知识,必须提出问题、超脱已知事物。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你怎么知道,你现有的信息和知识,是不是真的?”

  克里希那穆提指出:

  我们已知的事物并不能让我们得到平静,或让我们了解自己是谁。只有在我们把误认为是“知识”的答案都抛开时,我们才能得到无限的自由。

  一旦离开了“受害者的监牢”,你就能自由地体验纯真的生活,不受信念的限制。你可以真正地了解自己。“你必须了解真理,真理会让你自由。”

  了解自己的过程,从问问题开始——探询在信念之外的其他可能性的问题,如:

  “这件事的事实是什么?我的念头都是真的吗?”

  “有什么礼物或经验,是这件事赐给我的吗?”

  “我该怎样才能平静地接受痛苦?”

  “我现在所能感受到的最重要的感觉是什么?”

  “有没有什么能解决冲突的事实是我可以向伴侣表达的?”

  “我真正想从这个状况中得到的是什么?”

  “我该怎么去爱我的伴侣?”

  “我是不是该宽恕什么人?”

  以上是这类问题的几个例子。如果能用天真无邪的心来问这些问题,你就能从中解脱,进入全然觉知的领域。一旦进入了这个领域,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并体验到自觉的爱。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这项原则不需要解释,只要我们能真心相信自己的灵魂就行了。

  为了消除嫌隙,我们必须做出自觉的选择,与伴侣、朋友、亲戚,甚至陌生人更亲近,而这是身陷受害者三角监牢里的人所做不到的。这是因为不管你选择三角形中的哪一个位置,你都会决定“配角”所扮演的角色。

  有时候你可以借由与伴侣分享同一个位置,假造出亲密的感觉。如果跟伴侣分享的是受害者的角色,你们就会创造一个共同的迫害者;如果想两人一起扮演拯救者,你们就找一个受害者来让你们拯救;而如果想一起当迫害者,你们只要找一个代罪羔羊就成了。

  但是,害人终害己,受害者的监牢终究还是会伤害到你们的亲密关系,而假造的亲密感会消失,让你们不得不面对彼此。

  受害者的监牢就是为了阻挠真正的亲密关系而存在的。除非你愿意舍弃监牢带给你的不真实的安全感,转而寻求真理,否则你永远也无法穿越墙壁。

  想要体验真理,只要开口问就行了。如果你问的问题,是只有你的心和灵魂才能回答出来的,这就代表你的选择是要了解真理,而你想要找到答案的决心,就能让你穿越墙壁而得到真正的亲密关系。

 

  “受害者监牢”中的陷阱虽然很复杂,要得到自由却很简单,只要有诚恳的意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