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期末,学生送我一份礼物——— 那是工作调动前所教的那班孩子今年临毕业做的一本作文集,翻阅着,一个叫高畅的孩子所写的文章片段让我忍俊不禁:
六年来,教过我的老师很多很多,但有一个让我难以忘怀,她就是五年级时的班主任曾老师,她是一个很幽默的老师。很多时候,她会用幽默的语言来批评同学,化解犯错同学的尴尬。
记得有一次,她让家长给我们听写之后要签名,结果许文皓同学模仿他爸爸的笔迹来签,可还是被曾老师发现,她没有批评他,只是笑笑地说:“未来的许爸爸不敢给现在的许爸爸签,于是就自己签了。”
这短短的一句话化解了往常老师们对这种不诚实现象的严厉批评,我为她这样用幽默的语言化解许文皓同学的尴尬感到钦佩。
读着这段文字,记忆之门被打开了:当时检查作业时发现许文皓同学的家长签名不对劲,因为我见过他爸爸的笔迹。下课后我把他叫到身边,指着本子上的签名,他马上明白我想问什么,瞬间脸红了。当时周围有一些好奇的同学在围观看热闹,于是,我就笑笑地对他说了那句话。
他是个聪明孩子,红着脸低声对我说:“我下午补来。”当天下午他果然把家长签名后的作业补交了,“知错改错不算错”,我没再追究,也没告诉他家长。没想到这一幕被围观的高畅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还用文字呈现出来。
曾经读过一则故事《乐妻劝婆》:古时候有个叫乐羊子的人外出求学整整7年还没有回家。家里只有他的妻子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贫穷。有一天,老母亲突然嘴馋想吃肉,就趁人不备偷偷把邻居家的鸡杀了。乐羊子的妻子知道了,并没有发火责怪婆婆。当婆婆把做好的香喷喷的鸡汤端上桌时,儿媳妇却连看也不看,更别说动筷子吃鸡肉。
婆婆本以为可以吃鸡肉、喝鸡汤改善一下生活,没想到自己的儿媳妇却闷闷不乐,忙问是怎么回事。儿媳妇伤心地说:“这都是我这个当媳妇的没能力,不能好好侍奉婆婆,才让婆婆您受这么大的苦,甚至想吃肉的时候也只能偷偷摸摸吃别人家的鸡肉。”说完,泪如泉涌。
听到这,老母亲羞愧难当。从此以后,婆婆改掉了嘴馋的毛病,两人继续相互扶持等着乐羊子学成归来。乐妻责人先责己,以退为进,叩其心灵,促其反省,这对我们如何灵活驾驭批评的艺术很有启示。
我们知道,孩子情感不稳定,意志薄弱,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犯错误是难免的事,批评的方式、方法若不当,不仅不利于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而且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引发逆反心理和敌对意识,给以后的教育留下遗憾。
如果选择恰当的批评教育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批评要做到及时,不拖拉,批评孩子时语气一定要温和,态度要和蔼,要尽可能地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切入正题,指出缺点,这种方法,孩子最容易接受,效果最佳。